山东省轻工业设计院有限公司
电子内刊
首页
 / 电子内刊  / 04内刊
人居环境科学与新发展观
日期:2021-03-05 
  —首届人居设计竞赛展及著名建筑师专题讲座简介
  邹晓青韩琳
  中国有机会通过新方法、新途径促进人居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并且在如何取得成功的城市化进程领域里,成为发展中国家的一个范例。
  ——Sam Casella,FAICP,PP
  (美国规划协会前会长、美国规划师学院前院长)
  专家论坛
  人居环境发展国际论坛的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围绕“城市人居环境合作与发展”这一主题,纵横捭阖,各抒己见。本次论坛旨在共同分析研究人居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应措施,探讨人居环境建设的深层次理论问题,寻找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之路,归纳起来共有三方面内容。
  一、从欧洲的发展方向看中国城市住宅
  1、高质理性化的精密的住宅。这个住宅理念充分体现了今天的作品不是重复过去任何时代的作品,是非常理性化的处理。在这些理念中,可以看到大量的处理手法、手段都是精密的、理性的。
  2、住宅的生态概念。我们说这是今天正在大量做的,生态的作法是和技术的作法结合在一起的。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住宅在最近时期做得非常多:朝南面的大量阳光的射入和朝西面的阳光的隔热的处理;大量使用隔暖、隔热的绝缘材料来保证住宅的阻热导热。
  3、住宅的建设不仅仅是住宅,更重要的是一种居住文化,这种文化是不能完全脱离我们社会在活的。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居住文化有大量的传统,却被我们这一代人给断绝了,中国人说“堂堂正正”,可我们今天几乎所有的住宅里面都没有一个叫堂堂正正的,我们堂堂正正的文化全都给割断掉了。我们今天进入住宅干什么?我们中国人有客人进来,首先做什么?首先大家脱鞋子、换拖鞋,完全把我们的生活方式改掉了。
  4、最新的一些动态表明,技术要为历史文化服务。这里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a、取集能量,大量使用被动式太阳能采集系统可以使能耗量仅为现在一般住宅能耗的20%,该系统包括太阳能的热水系统和高效的采取系统。
  b、阻隔,我们可以看到几乎所有的家庭都在使用大功率的空调。但是我们的玻璃却是强导热的,冬天人们在穿棉衣的时候,玻璃却在渗热,渗得非常厉害,玻璃上挂有水珠,每一滴水珠都要消耗热量,这是热能的浪费。
  c、整个室内外良好的生态环境,新的住区,非常期待我们的设计人员、政府、开发商、市民共同参与创造一种崭新的居住文化,这种居住文化在以下四方面是永远不会脱离的:即理性化的、生态化的、社会化的和新技术的运用。
  二、从“建设大众住宅”到“建设大众社区”
  虽然规划师、建筑师为中国的城市面貌的改善做出了贡献,但是当前的中国住宅设计已经越来越成为一种概念的炒作。从“欧陆风情”到“中央景观”,从“生态社会”到“新城主义”,再到“简约主义”——林林总总、前浪后浪、不一而足。但是一切概念炒作无非为了一个目的:利润。真正有理念的开发商和设计师不多,对理念的理解往往肤浅而功利。
  以新城主义为例,在中国用“新城主义”做卖点的住宅已经相当常见,那么,新城主义意味着什么呢?是形态的改进?还是社会的改良?它是如何体现在设计中的呢?抑或仅仅是提供又一个“新”的理念作为房地产开发的又一种“新”包装?
  新城主义的理念具有物质性和社会性两方面,其主要目的是建设一个社区而不仅仅是建造一批住宅,是建设一个社会实体而不仅仅是一个物质躯壳。这就要求设计师的努力方向必须从物质设计上升到社会设计,从“为大众的住宅”上升到“为大众的社区”,从“居住区规划”上升到“社区建设”。这样,建筑师和规划师就必须和社区组织合作,和居民作用,和社会工作者合作,必须重视公共参与——这些都是当代发达国家建筑师和规划师正在进行的工作。如果我们也加入进这方面的工作,那么我们的建筑师和规划师就真正和国际接轨了,我们的住宅建设和社区建设将可以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三、新的发展观与人居环境科学
  人居环境科学的探索是以五大原则(生态观、经济观、科技观、社会观、文化观)、五大要素(自然、人、社会、居住、支撑网络)、五大层次(全球、区域、城市、社区、建筑)为基础,构建了人居环境科学的基本框架。
  人居环境规划设计要恪守三项指导原则,即:每一个具体地段的规划与设计(无论面积大小),要在上一层次即更大空间的范围内选择某些关键的因素作为前提,予以认真考虑;每一个具体地段的规划与设计,要在同级即相邻的城镇之间、建筑群之间或建筑之间研究相互的关系,新的规划设计要重视已存在的条件,择其利而运用并发展之,见其有悖而避之;每一个具体地段的规划与设计,在可能的条件下为下一个层次乃至今后的发展留有余地,在可能的条件下甚至提出对未来的设想或建议。
  设计竞赛
  首届中国威海国际人居节人居建筑设计大奖赛作品展展出了115件参赛作品,这些作品来自国内外46个设计单位和清华大学等6所学校,作品以展示人居建筑、环境为主,充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涉及到建筑单体、小区规划、旧城改造及新概念、新技术应用等方面,其中不乏具备国内一流和国际水平的上乘佳作。
  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窦以德先生,高度地评价了这次竞赛并对获奖作品进行了简要的点评。称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全国城市建设人居环境建设的规模,作品来自北京、上海、济南、青岛、威海、临沂等地,虽不能覆盖全国,但规模之大,水平之高仍出乎意料。
  (一)宋家洼旧村改造和动态媒介荣获本届大奖赛最高奖金奖。
  旧村改造,是当今中国各城市的普遍现象,城市扩张使得村庄村落需要改造,这一设计题材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威海市设计院设计的宋家洼旧村改造方案充分利用现有地势地形,不但做到了就地安置,而且规划设计结合山体环境,旧河渠河道,与城市形态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突出了城市规划的特点,是成功的旧村改造的范例。
  动态媒介方案原被评委误认为概念性虚拟设计,然而经过答疑才知道它是来自山东建工学院的真实项目,是由一教授组织的科研班子对淄博废弃铝土矿区改造进行的深入研究。小区利用废旧场地,将旧矿区冷空气抽出来供给小区通风,并结合当地气候,在住宅内部设计了中庭,还将矿场,工厂积水改造成适宜的水环境等,既有新概念又结合现代工程,很有创意。
  这二个方案都很有代表性,反映了当前城市建设的特点。
  银奖绿意居看似文章不大,却做得很有新意。入口处做了一个小花园,解决了人在高、多层住宅与室外联系的位置变化,成为良好的过渡空间,并将厨房、卫生间、服务空间组合在一起,厨房半开敞式,把不必放入操作间的东西拿出来,争取了住宅面宽,做到洁污分区,动静分区,受到评委的一致好评,获得银奖。
  本次大赛设计特点还体现在重视建筑技术上,如结构体系,墙体,太阳能等方面,关注生态环境及能源,关注可持续发展。青岛北洋设计事务所的在水一方——移动水世界,针对当今土地资源紧张,大胆提出水上住宅的新鲜思路,住宅用通廊联系,零能耗,零排放,充分节省了资源。而地处半山区,丘陵地区的临沂市设计院,则提出爬山虎爬满城市,利用绿化解决城市建筑节能问题,防西晒,将建筑和绿化有机地结合,把消极空间变积极空间,反映出临沂市新的城市形象。这二个设计均获得大赛的铜奖。
  (二)总之,透过这次设计大赛折射出当前建筑设计的特点及走势。城市规划普遍注意了对优美人居环境的塑造。如交通体系的合理布局,居住空间的形态,绿化的环境以及与城市空间的有机联系都做了深入研究。有的对与自然周边环境的结合做了深入研究,靠山滨水,充分利用丘陵地带。有的对旧城旧村改造进行了实地探索。此外,还关注居住小区空间形态研究,注意塑造多样灵活,适宜居住的小区空间。不同地区不同技术经济条件下采用不同形态来反映人居环境。如在居住密度、容积率、多层,高层,低层住宅搭配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可见现在从规划角度十分注意城市人居环境的塑造。
  单体设计相对于规划难度要大一些,它在有限面积内突破很不容易。单体设计不再仅仅局限于合理的平面、靓丽的造型,更应结合建筑结构体系,通风,供水,供电等硬件技术,更好地深入生活,向更精细设计细部方面发展。在住宅内部对于服务空间、辅助空间、如厨卫、储藏等方面应进行更精细的探讨。
  此外,绿化应结合世界新的理念学习,在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及如何节约能源、经济利用土地方面还应提供新的思路。单体平面与建筑结构体系的综合研究还有待于深入发展。
  (三)金奖方案动态媒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获得高度评价,现介绍如下:
  媒介:未来居住建筑是联系人与环境,人与人的纽带。
  动态:未来居住建筑是有机的、可变的、开放的。
  为居住者提供高舒适度的室内环境,对环境条件的改变产生灵活反应,降低能耗,减小环境负荷,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提供平台,给予人贴近自然的亲和性关怀,适应居住需求的变化,提供开放式的居住空间。
  动态媒介:从五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一)从分析环境方面,利用原有凹地,收集雨水和建筑中水,一方面浇灌社区绿化,另一方面形成微型水系,改善社区微气候,利用原有一三个废砂井,设置深层地下空气交换系统,利用地下自然冷源制冷,在炎热的夏天为社区提供天然冷气。留一些往昔记忆,保留原有的某些元素,通过土修整改造,使其变为居住区的景观。顺势而为,南低北高,减少土方量的同时,为充分利用太阳能创造条件。
  (二)交往空间,从邻里交往——单元交往——社区交往作为探讨,以往的住宅设计中往往过于重视住户的私密性而导致邻里之间缺少交流。在保持私密性的同时,向公共空间适度开放,有利于促进邻里关系的密切化及社区的自然形成,利用楼梯间构筑渐进式邻里交往平台,在底层设计单元交流门厅。交往平台和门厅统一在一个上下贯通的阳光厅中,如此,形成邻里交往,单人交往,社区交往(小区会所)三个层次的居民交往系统。多层次公共空间设计满足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需要。
  (三)绿色阳光厅,夏季,阳光厅南侧的可调遮阳遮住强烈的太阳光,阳光灯顶部的通风天窗打开,热空气通过天窗排出。深层矿井地下空气交换系统制冷的冷空气,通过管道进入住户室内,同时,拔风烟道将室内的热空气带走。冬季,关闭阳光厅顶部的天窗,太阳光射入阳光厅,阳光厅形成一个大暖房,阳光厅内的热空气通过可调式百叶风口进入居室,同时将新鲜空气带入出内。
  (四)太阳能的利用,太阳能作为可再生资源,具有清洁,无污染的特点。太阳能技术在建筑中的综合应用,将对未来人居生活及设计观产生极大的影响,在设计中,太阳能屋面板集光电、光热转换于一体,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安装在楼梯间的屋面上,提供采暖和生活热水,通风道顶部的吸热板可加强通风道的拔风作用。阳光间是室内外的过渡空间,也是冬季里的温室,阳光厅为住户提供了交流场所,也是寒冷季节的暖源。此外,在太阳能屋面,太阳能采暖系统,太阳能热水系统方面都做了进一步设计探讨。
  (五)可变空间,居住空间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变化——信息技术的进步促成了“居家+办公”的生活模式,产生了SOHO式户开业;交流空间的出现适应了与住户需求紧密结合的开放式住宅理念。
  总之,此淄博鼓浪屿小区设计在能源消耗,环境负荷,人文交往,生态环境,室内舒适度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动态媒介”基于未来居住建筑设计应综合考虑经济、社会、人文、技术、环境等诸方面因素,将未来居住建筑作为一个中间因素,综合考虑人与环境,并最终实现其合谐共处。
  专家讲座
  著名建筑师专题讲座中,中国建筑设计院总建筑师崔恺以自己近年的作品,畅谈了自己的设计理念,即由建筑设计转向环境设计的理念,关注使用者的要求;喜玛拉雅空间设计公司首席建筑师张在元以“世界海滨城市规划设计进程”,发表了真知灼见:建筑追求的是生活品质,建筑设计应是从城市到设计,而不是从建筑到建筑,是从科学到设计,而不是从画图到设计;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窦以德围绕本次设计竞赛,在宏观上论述了住宅设计中的几个重要环节及住宅高层化发展的研究。
  结语
  雕塑不是每天消耗的,艺术不是每天消耗的,交响乐不是每天消耗的,而建筑是每天消耗的,人们需要在此居住、工作、休息、生活,究竟以何种设计形态来满足日益更新的人居环境,正是我们每个建筑师都应该认真思考的……